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November, 2014

先把自己照顧好

通常,會說出「你應該為別人多想一點」的時候,這個人心裡想的是「你應該為『我』多想一點」 那麼這種要求對方為別人多想一點的無私精神,其實也只是一種自私,希望別人讓步而自己得利。 沒有人應該要怎樣的,當你要求別人為你多想一點時,別人也可以要求你不要計較那麼多。 每個人都應該要先把自己好,再來照顧別人。 當自己沒有照顧好自己,就要為別人多想一點時,付出就會變成犧牲,努力也會變成怨懟。

【那些沙發客教我的事】接受、相信、微笑 (日本,SR,35歲)

我本來是希望這位沙發客別來的,學生要準備十二月初到馬來西亞的報告和表演,沒有多餘時間給沙發客。 但他說他想來。 我常常都很不好意思拒絕別人,常常硬著頭皮做事,雖然有點壓力,但既然他要來,就來吧! 他是日本人SR。 一開始,聽他的日文聽得非常吃力,也不知道他可以分享什麼,反正學生只有半堂課的時間,我們就看著辦吧。 一到教室,學生不多,他只是閒聊,聊他的旅行經驗、聊他為什麼喜歡台灣,這種你聽第一次會很新鮮,聽到第三次就覺得每個人都差不多 了的故事。 聊到某一個段落,他突然把麥克風拿開,很小聲地問我:「我可以說我的心理疾病的故事嗎?」 我以為他要說像瑞典男孩Tiff一樣,讀寫障礙或是什麼自閉症的故事,沒多想就說 " Sure ! " 但是當他開始說他的故事的時候,我要一直調整呼吸,才能保持鎮定。我跟我的學生都是第一次聽到這樣的故事,那時候,班上有一股能量在流動,很安靜的能量。但是大家都很專注。 「我以前想要當一個醫生,外科醫生。我在中學時期是班上成績最好的,大家都說我非常的聰明。但是在考大學入學考那年,我落榜了,我不以為意,就繼續準備重考,但是那一陣子,我常常深夜在街上遊晃,有時候睡在公園,有時候睡在馬路上,後來我開始出現幻覺、幻聽,我和我幻覺裡的人打架,大家看到我在路上發瘋揮拳,找了警察來,把我送去醫院,也是到那時候,我被診斷出來,我得了精神分裂症。」 Schizophrenia,精神分裂症。深呼吸,繼續保持連結。我幫學生翻譯這一段,學生就是聽著,也不表示特別驚訝。 「你們知道電影美麗境界嗎? 就像他那樣。整整六年的時間,我被關在醫院裡,我沒有自主行為能力,也不能順利進食,每天都要打點滴,插管...從18歲到24歲,就在醫院裡。」 學生舉手問:「可是這不是一種心理疾病嗎,為什麼會影響到身體?」 「因為我們的大腦跟身體是連著的,都會互相影響的,就像是很多憂鬱症患者,他們也會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光是要起床,就要花比別人多一百倍的力氣。所以當心理出現問題,有時候會透過身體反映出來。」我一邊翻譯SR的話,一邊加上我自己的註釋,讓學生可以理解多一些。 「但是,六年後,我從醫院出來了,我要重新回到社會上了,可是當時候的我,連路都走不好、因為吞嚥困難所以常常流著口水、也不能完整地說好一段話。我什麼都不會,也不...

她會好好的,如果妳願意相信、等待,妳就會看見

Image
意念即是一切,想像創造真實。 如果你相信某事會成真,你的意念所產生的能量,就會把事情導向你想讓它發生的路徑前進。 《生命的答案,水知道》一書中就已經告訴我們意念和言語所產生的力量可以改變很多事。 生命的答案水知道 實驗影片 所以,如果我們相信一個人有自己的人生路徑要走,但她們最終會好好的,那麼她就會好好的!我想,每個人的生命課題都不一樣,有些人,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得經歷很難很難的課題,就要用盡全力去衝撞、去反抗,在很多人的眼中,尤其是在愛她的人的眼中,會覺得「她到底怎麼了?」,好多好多的擔心,好多好多的自責。是不是我做的不夠好,所以她才會這個樣子?如果我什麼都不做的話,她會不會把人生搞砸了。 但是,這些擔心都是一種很強烈的意念,告訴妳、告訴周圍的人、告訴你所擔心著的她:事情只會越來越糟,我們的關係也會越來越糟。 其實,我們都一樣的。在我們眼裡的她,可能正在犯錯,犯很大很大,我們沒有辦法想像的錯,我們未曾經歷過的錯,所以我們很難去理解。但是當我們還小的時候,我們也一樣,不斷犯傻、犯錯,讓我們愛的人傷心擔憂。可是,我們都沒有放棄自己,所以現在,我們好好的。就算我們曾經犯過那麼多的錯了,我們還是這麼努力在當一個好媽媽。 我們不願意看到她們受傷,是因為我們心裡有一個想像她們要成為的樣子。但這不代表她們走的路是錯的,只是跟我們想的不一樣而已。 能不能夠,讓她們去受傷,去完成她們自己選擇的功課,然後成為她們自己的樣子?我們只要陪伴,讓她知道不管發生什麼事,永遠都還有個可以回來的地方,這樣就好了? 我知道,這是很難的事,這是世間最難的事。 相信我,她也在受苦著。她也有很多疑惑,關於妳的、關於這世界的、關於愛。 可是,我們要相信,不管怎樣,她會好好的,跌跌撞撞後,她會好好的。因為當我們開始相信了之後,她也會感覺的到,當她走完她必須要走的路,經歷完她得去經歷的,她會好好的。 我們唯一能做的,是相信,然後好難好難的等待,然後,我們會看見,她會微笑地走向我們。 身為一個母親,就是永無止盡的自責與擔憂。 但是,我們要一起相信,她會好好的。 然後,她會慢慢從我們這裡重新找回愛與支持,然後,她真的就會好好的。 相信、等待、看見。 很難很難,所以我們要學。 愛的代價 詞曲 李宗盛 ...

海鷗食堂

如果有一部電影,最貼近人助旅行,我會說是海鷗食堂。 到陌生的地方,用美麗的生命撞擊生命的美麗。 ------------ 「不是餐廳,是食堂,更加貼近人心的,路過門口的時候,順便進來吃頓飯的。」 「如果明天是世界末日,會想做什麼? 」 「想吃些好吃的東西」 「果然」 「能夠記得Gatchman(ガッチャマン)歌詞的人,肯定不是壞人。」 「真好,做自己想做的事」「沒有,只是不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罷了!」 「不管到哪個地方,痛苦的人還是痛苦,寂寞的人還是寂寞,不是嗎?」 「人總會變的,往好的方向變就好了。」

旅行是相對簡單的,你只要一直前進就好了

因為家庭的因素,我從小就活在認知很不協調的世界裡。除了在家庭現實生活中常常有認知撕裂的事件,再加上我從小就能讀也愛讀,又有了書本與真實世界的另一種認知失調。等到進到學校這個殘酷的小社會時,關於同儕、關於權威、關於學習,還有社會上另人窒息的恐怖溫馨,那種不平衡感又更加傾斜了。 我是到回來之後才發現原來要啟動出走這個事件所需要的動能是極大的,比什麼都還要大!絕對不是那麼瀟灑地說走就走。對很多人來說,出走的障礙極高。 就自助旅行來說,光是隨便想想,就有這些障礙: 1. 錢 2. 時間 3. 太多未知 4. 家庭 5. 勇氣 6. 自己內在的對話 7. 懶惰 8. 語言 9. 工作/學習中斷 ... ... 很多人花錢買張機票就出去了,但是對其他人來說,只要有其中一項放不開,就是去不了,這幾項每項都要pass,才有可能啟動出走。走出舒適圈(熟悉圈)這件事並沒有那麼容易,旅行社是把這個啟動的動能變得很小 只要有錢有閒就可啟動旅行這件事。 「所以是想太多或是想太少嗎?」他問。 「對我來說,是掙脫的決心吧。」當決心大於障礙時,動能就很自然的被啟動了。 因為原生家庭跟生長環境,是我的「不舒適圈」,出走象徵一種自由、一種全然的放下,一種讓我自己認知慢慢協調的移動,那才是我的「舒適圈」。 我其實也只是想在世界上的人裡找一種我在原生家庭和原生社會中找不到的安定和平靜。所以我的旅行是關於人的,我不想要那種很多萍水相逢的邂逅,我想要的是很深刻的生命感,從不同人的身上學習到不一樣的對待與被對待的可能。透過這些我從來沒有得到過的善待,去原諒我過去的錯待。 我的生命機緣,老天爺很眷顧,讓我很幸運看到什麼書、去到什麼地方旅行、遇過什麼人、啟發了什麼,我真的覺得我只是幸運而已,所以我才想要一直寫,讓這些幸運不要只留在我這裡。 但我也理解每個人生命歷程不同,我真的能理解要掙脫母體有多困難,所以我不喜歡一味鼓勵別人放下一切去旅行的人。總覺得跟鼓勵人家買房、鼓勵人家賺錢沒什麼兩樣。 哲青說,旅行很簡單,就是一直想辦法前進就好,真正困難的是,每天面對日復一日枯燥重複的生活,這才是人生真正的挑戰。 是真的,人生當中那麼多關卡,旅行這關是相對好玩,相對好破關的,我們只要,一直前進就好了。 我說一個例子好了,我獨自在約旦佩特拉Petra的時候,太陽西下,在黑暗的無人曠野...

Reason yourself into a trip

Reason yourself into a trip... and the best reason is: I have a friend there! 給自己一個旅行的理由吧! 而最好的理由就是:我在遠方有個朋友! --- 我是苡絃,這裡是人助旅行

矛盾

我們希望孩子學校裡拚死拚活拔尖拿第一,卻希望他們出社會後隱身人群中輕鬆平庸度日。 我們大力鼓吹國際化,也同等大力的詆毀年輕人出走。 我們覺得懂得喝酒的人高尚,卻覺得喜歡喝酒的人壞壞 (還是只能懂葡萄酒)。

心機重與恰北北

在我們的文化裡,女性有一種「裝笨」和「裝無辜」的傾向。不但如此,還會刻意展現自己的笨與無能。以「沒有心機」自豪,甚至覺得 (自以為) 「笨笨呆呆的好可愛」? 「心機重」、「恰北北」更是女孩們的緊箍咒,只要在群體中被貼上心機重的標籤,就會被其他女性集體排擠,展現出恰北北的個性,就會有人威脅你以後一定嫁不出去。 好像我們得符合父權主義框架下的端莊柔順乖女孩形象才值得被愛。 我相信每個女孩心中都有一個Bitch (就跟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歐巴桑一樣) 。在美劇裡,女生心機都是重的,六人行的Rachael和Monica、老爸老媽浪漫史裡的Robin與Lily、花邊教主中的少女、慾望城市的熟女,無一不玩心機、耍手段來得到他們要的大大小小的東西。要看華人女性耍心機,只能在與現代背景毫無相干的宮廷古裝劇中才能看到她們費盡心機來存活。 為什麼來到當代社會,心機就變成是一件壞事了呢? 心機,是一個人的洞察力與算計力,在進行談判協商、運籌帷幄都必須具備的特質。社會中無形要求女性不僅身體上連心靈都要純潔、無害、無邪的處女情節,會不會只是不希望女性掌權、成功的思想控制,可怕的是,女性自己就是鞏固這種思想的主要力量 (女性排擠)。 和心機重有同等地位的是「恰北北」。女生不能「恰」,因為女生應該要有女生該有的樣子。但「恰」,代表的是一種願意挺身而出的勇氣,一種不輕易妥協的韌性。 求學時期的女性因為同儕壓力,得盡力保持表面上的單純,把「心機重」和「恰北北」視為洪水猛獸,但是出了校園這個保護傘,在事業、生活、婚姻中,哪一個細節不需要心機、如果遇到自己利益遭損的時候,有多少人會選擇忍氣吞聲?更直接一點,有哪個事業與婚姻都成功的女性,會喜歡自己的單純與柔順的呢? 如果我們的社會在女性剛開始認識自己的時候,就不鼓勵女生善用她們的「心機重」與「恰」,而是一味拔掉老虎的利爪與毒蛇的毒牙,那這個社會期望女性的角色又是什麼? 我欣賞、尊敬那些「心機重」又「恰北北」的勇敢女性!

柏林與Patrick

剛德國男孩Patrick傳訊來,提醒我這個對全世界而言都很重要的日子。 「你知道就在二十五年前的今天,發生了什麼事嗎?把一個國家分裂成民主和共產的那道牆倒了!在那一年之後,我們終於統一了!冷戰結束的二十五周年快樂!」 25年了, 今晚的柏林沿著當年的牆─歷史的傷痕,搭起了八千盞氣球燈。 德國人,永遠不忘。 Patrick 推薦的紀錄片 (英文字幕) (開場是布拉格,很多東德人要從這邊逃到西德去!) 柏林,我寫得很少,但我一直都很想念柏林,雖然不愛排名,但是任何一個城市在我心中跟柏林一比都相形失色。 一次我和法國女孩、秘魯還有巴西男孩規劃了一趟柏林行,Patrick知道之後,排除萬難一定要跟我們一起去。 「你不是德國人嗎?柏林也去過那麼多次了,為什麼還要來呢?」 「我想要看妳踏上我的國家第一步的樣子!」 (這句話也太感人了吧~~) 「而且我蠻了解德國歷史的,柏林又是這麼重要的地方,有我帶著你們,我才能放心你們的柏林行不會被搞砸。」 Patrick雖然看起來頭腦簡單四肢發達,但是對德國歷史頗有鑽研,他最喜歡的事就是看紀錄片! 於是明明快要期中考的他,還是放下一切跟我們跟我們到了柏林,穿梭東西德,沿途跟我們講述那些卡在歷史溝縫裡的小故事。香腸和啤酒是這趟旅程不可或缺的點綴品。 一天,我們在公車上層和一為來自紐約的黑人藝術家攀談了起來,還因為一個種族歧視的笑話,大家一起笑開來。 臨走的時候,這位藝術家對我們眨了眼,提醒我們柏林的魔力, "There's something for everyone in Berlin." Patrick今年去賓士工廠輪夜班輪了幾個月,又打了幾份工,終於存到了機票錢還有來台灣四個月的生活費!他的機票已經訂好了,十二月就會來台灣了! "Only little less than 4 months to hold out and then I'll give you the greatest hug a human being ever got!!" 他說。 他跟我說他昨天在柏林,我說,如果歐洲真的有一個地方要我長住,我會選柏林。 他說雖然他比較喜歡鄉下,但柏林也是他會想要待上幾年的地方。所以這次,他特別去看看柏林的房價...

世界地圖

●幫助你更了解世界的40張世界地圖 http://www.trueactivist.com/40-maps-that-will-help-you-make-sense-of-the-world/ ●各國人眼中的世界地圖 http://www.sskyn.com/thread-6843-1-1.html ●38 張地圖,一次搞懂全球人文經濟樣貌 http://buzzorange.com/2014/11/11/38-pics-for-you-to-understand-present-economy/ ●原來非洲這麼大! (非洲面積大於中國+美國+阿根廷+印度+中國) http://mapstalk.blogspot.tw/2008/04/blog-post_29.html

批判性思考

批判性思考並不是Judge、批評、沒禮貌、冒犯、贏得辯論。為的是更寬更深的討論。若只是敢言、打倒異己,離「思考」還差得很遠。 批鬥和評比容易,相信和祝福難。多點寬容,多點對話,留給自己和他人多點內在和外在空間 (也就是自省和尊重),多點同理。 我很想念和我在歐洲的幾位朋友輕鬆自在聊大事卻分分秒秒充實真實的時光。因為有過那種討論和思考的過程,更讓我看到過去的狂妄與自大。 最近很多跟周圍的人的對話也讓我思考很多我過去對家人過度重視理性卻缺乏同理的言行。 還好永遠都可以看見自己不足,還好永遠都可以進步。 「人都是會變的,往好的方向變就好了。」

給那些徬徨與迷惘

關於生涯選擇,我們都好想好想要一頂霍格華茲的分類帽,或是電影分岐者(Divergent)裡的分類測驗,來告訴我們怎麼選才是對的。 我們希望分類帽套上頭頂,仔細搜尋腦內的所有電流、突觸、思考、懷疑,然後大聲無誤的說出「對,我們就是這樣的人,我們就是該往這邊去。」 我們也希望有一個分類測驗,在虛擬空間裡面探索自己的各種可能後,做出一個即使與全世界為敵也不會後悔的決定,因為知道那就是我們該去的地方。 我們甚至妄想,能夠有一個電影雲端情人(Her) 裡的貼身電子祕書,滲透到我們的每一個數位毛細孔裡,了解我們最幽微的渴望,那些我們一直都知道,但卻不敢去想的願望。然後希望有人能夠偷偷的,推我們一把,因為這樣,成功了好棒,失敗了,也不會是自己的。 分類帽、虛擬測驗、貼身電子祕書這些都是個人的大數據 (Big Data) 的收集,真的期待有一天,在面臨選擇的時候,我們的數位資料能夠幫我們分析,所有我們看過的書、電影、聽過的音樂、下載過的檔案、按過的讚、留過的言、分享過的文章、瀏覽過的網頁。 然後做出一張我們的人生藍圖來,上面有數據、有圖表、有分析、有和其他七十億人的比較(不是排名,只是知道自己大概在哪裡),告訴我們,其實你一直都是這樣的人,往這邊走就對了,這才會是你最好的路。 如果真的這樣,此生是否就能奮不顧身的往前衝,是否就能淋漓盡致,是否就能無悔? 在那之前,我們自己又掌握了多少自己生命的大數據呢?

國際化,認識自己,去跟世界對話

國際化,不是西化,更不是美國化。 國際化,也不是要學別人、變成別人、超越別人。 而是認識自己之後,去跟世界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