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2015

越南,那麼遠,這麼近 (1)——胡志明市

Image
越南是我一直覺得又熟悉又陌生的地方。覺得很近,因為我總喜歡在隨處可見的越南餐廳點上一碗清甜的牛肉河粉,覺得很遠,因為我還沒有機會真的接近這些在台灣已有一定規模但總沒有機會接近的越南新住民族群,更難想像他們來到台灣之前的生活 (他們都吃些什麼?穿些什麼?做些什麼?)。 大學有一學期,我負責接待越南的外籍生,他們是兩對情侶,來台攻讀研究所。在越南先結了婚才來念書。一天晚上,我受邀到他們宿舍跟他們一起吃飯,他們跟我分享了他們的結婚照片,我看著照片中牆上大大的紅「囍」字,覺得有趣極了,我們原來是這麼相似阿! 隨後,我們在地上舖了墊子,我們用米紙開始包起了越式生春捲,有燙熟剝殼的蝦子、有各種辛香生菜、還有酸酸辣辣甜甜的魚露沾醬,他們跟我說在台南哪裡買的到這些家鄉味,還約著下一次一起去逛。一邊吃一邊聊,一個男孩為我泡起了越式咖啡,我不愛喝咖啡,但我就是沒有辦法拒絕越式咖啡底層那濃膩的煉乳香。 一直到現在,其中一對情侶已經從學校畢業,定居在台北當室內設計師,而且還有了一個可愛的女兒。前兩天又在FB看到他們分享的一家人照片,我想到當時我們坐在宿舍地板上的那個晚上,還有後來,我終於去成的越南之旅。 那時還是搭著廉價航空,從馬來西亞轉機才到胡志明市。去年,越捷Vitejet 正式開通了台北和胡志明市的直達航班,而且也常常有促銷活動。 最近一次全球大型促銷機票是 11 月 11 號到 11 月 18 號, 一共釋出了 300,000 張 0 元機票! ( 沒錯,三十萬張! ) , 這次促銷的航線有所有越南國內航班、國際航班 ( 越南 ─ 曼谷、新加坡、台北、首爾、仰光 )      那是升研究所那一個暑假的自助旅行。跟著一個學長到越南,拜訪了一個我們共同的美國朋友D。這個美國朋友把銀行工作辭了後,到越南定居,在一間私立小學裡當英文老師。他是第一個親口跟我說「如果你這輩子有什麼想要做的事,就去做,永遠相信你自己,不用管別人怎麼說」的人。 美國朋友D帶我們到胡志明市的KTV,很多英文歌 在這個「半個當地人」的帶領下,我終於得以一窺我所不知道的越南。 越南在法國近代殖民前,受中國與印度文化影響極深,兩位越南朋友的婚禮,以及越南胡志明市上的宗教擺飾都

生活不在他方,真正的生活,就在你的所到之處

「在富於詩意的夢幻想像中,周遭的生活是多麼平庸而死寂,真正的生活總是在他方。」─法國詩人韓波(Arthur Rimbaud) 去捷克當交換學生前,我也假裝很懂的讀了米蘭昆德拉,想要把《生活在他方》嚼出滋味來。嗯,是的,我就要去歐洲了,那個我幻想中地球上最懂得生活、最懂得愛、最懂人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的地方。(而我對於捷克或布拉格一無所知) 沒想到一年內,遇到了一大堆把自己生活搞得亂七八糟的人 (同時也把別人的生活搞得亂七八糟) ;我看到了在愛面前跟我一樣無能為力的人 (在酒醉後纏著大夥兒問:為什麼都沒有人愛我,我到底是哪裡有問題?);發現找自己和擔心錢不夠用是一種全球流行病 (跟江南style流行的程度不相上下)。 所以才懂了為什麼有人說「旅行就是從你活膩的地方,到別人活膩的地方。」 意思大概就是,不管你在哪裡,你都有很大的機率會活得很膩。 當然我還是喜歡歐洲的,的確不一樣。可生活畢竟不是電影阿,我們沒有每天都談著《我的少女時代》的戀愛,人家也不是天天背負著《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阿。 我一直很喜歡哲青書裡的的這段話:「把自己丟進荒野裡,是很容易的事,只要專心前進就好了。生命中最刺激的冒險,其實是在日復一日、枯燥殘酷的現實中,還能繼續保有相同的衝勁。平淡的日常,才是生命最大的挑戰。」 其實說真的,旅行有什麼難的,只要餓不死一直移動就好了,生活才是最大的挑戰。 那些旅行前無法面對的,不會因為旅行後就消失不見。我在回來很久很久很久以後,才驚覺原來當時那麼想要離開,渴望到一個完全沒有人認識我的地方待一段很長的時間,是一種很深很深的逃避,逃避自己,逃避家人、逃避我無法為我自己人生做出選擇的懦弱,逃避青春的迷惘,逃避台灣。 回國不到一個禮拜,做什麼都像吃了無敵星星一樣興致勃勃,覺得自己獲得的力量足夠我用一輩子了,那個禮拜,和一個以色列朋友在台北101見了面,當完兵後他花了兩年時間環遊世界,畢竟也是走過這一遭的人,只跟我說:「不要急,我當時結束旅行後,花了一年的時間,才真正回到生活,回到人群,即使現在旅行已經結束四年多了,我還是在尋找的平衡,不要急,給自己一點時間慢慢回家吧!」 《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裡說:我們需要的,其實不是一個逃避的出口,而是面對的入口。 在旅行結束後,當然還是可以繼續逃避,但是因為旅行的過程中遇見的自己實在太美好,所

七十年後,一個不一樣的德國

Image
我常常跟我的世界各地的朋友討論當地的時事,說是討論,其實都是我單方面的丟出我狹隘地從新聞上看到的二手資訊,然後聽聽他們怎麼說。 如此一來,我能從他們分享的看法感受中,跳出我的框架,進入到他們的世界中。雖然這都只是代表個人意見,我也無從得知原貌,但對我來說,能夠擺脫媒體,得到第一手資訊,就能夠讓我和那個地方產生連結,可以去想像這個事件對他們生活上的影響。 我曾經因為我不知道什麼才是真實的,而不敢再繼續書寫。因為不管我怎麼寫,每個人都是從自己的角度,帶著自己的鏡片來解讀跟重新詮釋,我到底又如何能這麼理直氣壯地寫著,認為這就是對的呢? 後來,我才想通,我其實就是在寫故事,而不是在寫新聞報導。新聞報導求的是真實客觀 (在台灣不適用),而故事,就是邀請別人走進你看到的世界裡,去感受你感受到的東西而已。(鎖鏈跟魂結顯示已斷)  來源:http://www.poynter.org/news/mediawire/367477/this-is-why-we-write-stories/ 所以就不用逼自己要全知全能取悅所有人。因為這就是我的故事。 --- 早在希臘危機的時候,我就常把這件事拿出來跟我的德國好友Patrick討論!他對梅克爾非常的不滿意,認為德國明明有能力可以做的更多,卻一直在折磨希臘:「我們就這樣眼睜睜看著一個進步國家一夕之間變成第三世界國家...」 最近跟他聊比較多的,當然是敘利亞難民潮的議題。他在去年12月中來到台灣,四月份返德,剛好面臨到難民事件爆發的期間,他說當他回到德北的村子裡時,發現村裡多了好多「新朋友」。因為到過、在那裏有朋友,所以 我對中東和德國都有特殊情感,自然會主動關注。看到歐洲各國採取了不一樣的策略,也無法二元對立的去評斷「願意接收就是好,拒絕就是無情」。接收難民只是第一步,所有的艱難,都在接收後在每天的生活中去面對。 台灣雖遠,但是我們離羅興亞難民並不遠,而台灣人面臨戰爭而被迫成為難民的機率也不會比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低。能夠感受到這些,我才有一個立足點可以來看歐洲的難民潮。我看了許多篇文章,這篇《 如果歐洲難民危機在台灣?》特別讓我有感( http://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4551 )。 我自然也看了好多德國人怎麼歡迎這些難

小美人魚聶隱娘 (有雷)

Image
她的人生和所有情緒在被送走那一年凍結,身為刺客,她學會隱身,在道姑師父的門下,她學會隱藏所有的情緒─憤怒與悲傷。 等她回了家,她還是得隱,因為所有人都抱著對她沒有辦法說出口的愧疚,她在離家這些年,已經慢慢在安靜中懂得這些不得已,這些愧疚對她來說沒有意義,她也不願去回應。 她在身分和情緒間永無止盡的拉扯─隱身、隱藏情緒,不代表沒有情緒。她是唐代中國的小美人魚。殺,回去做她沒有情緒的刺客,不殺,刺客身分化為泡沫,但她又能是誰呢? 師恩難報,師命難違,但是她不想要再當師父的隱娘了,她要當自己的隱娘。 還好侯孝賢夠仁慈,給了她妻夫木聰 (磨鏡少年),在那裡她不用化為泡沫,而是一個重然諾的窈七,她記得娘娘給她的玉珮、她記得婚約、她記得師父的囑咐、她記得,要回來把書生送回新羅國。只有在這個時候,隱娘不用當隱娘,她可以只是窈七。 侯孝賢想要呈現真實與安靜,但不是每個人都有真實跟安靜的能力,進不去那個時間感裡,就進不去角色裡。電影裡每一個空的畫面都是偈,甚至都不是詩,他不能用「意義」來衡量。問「這個畫面代表著什麼」是錯的問題。那個些空的畫面,只能感受,這就是角色感受到的世界,她看見的光線、感受到的風、忽近忽遠的聲音、她的時間感.... 「你感受到了嗎?」才是對的問題。 張震有著一張電影臉,也有演技,就是聲音表情和口條永遠都會讓我出戲。所以他只能演這種國際大片,因為坎城影展的外國人聽不出來。謝欣穎只有電視劇臉跟電視劇的演技跟身段,她撐不起電影畫面。 這角色是為舒淇打造的,舒淇擺脫她自己了,她真的成為了隱娘,成功的把舒淇藏起來了。 還好侯孝賢還是侯孝賢。 李安有色戒,張藝謀有英雄,侯孝賢有刺客聶隱娘。「劍道無親,不與聖人同憂。」刺客無情,隱娘有情。湯唯 (王佳芝) 不殺、梁朝偉 (殘劍) 不殺,隱娘也不殺。 補:你甚至不能說那是愛,你只能說她傻,她根本還來不及知道那是什麼,就被帶走了,十三年沒有再打開過。所以她只能偷偷的痴痴地在角落望著六郎,跟她十歲時一樣。她不知道什麼是愛,但她只能愛他所愛,連他的妾、他的小孩都一起愛。她只能用十歲窈七來面對她要殺的六郎。

「等汝做郎ㄟ北木,汝丟哉!」(等妳當了父母,妳就知道了!)

弟弟前陣子因為打籃球常晚歸,十一點才回家,我爸常常在門口堵他,一回來就念他。 關於爸爸,都是從弟和媽這邊聽到的。 弟說:「我都26歲了耶,還有門禁。」、「為什麼小弟可以去打棒球 ,我就不能去打籃球。」、「他可以先去睡啊!」 媽說:「爸爸實在偏心,小弟做什麼就不管,大弟就什麼都要管。」、「爸說大弟都把家裡當飯店。」、「我都跟爸說,小孩大了,自己有自己的生活,你幹嘛管那麼多。」 反正雙雙證詞令我一如往常的覺得爸莫名奇妙又難溝通。 上上個月,打了一通久違(這久違是以十年為單位的)的電話跟爸聊,掛斷前,跟他提了這事。 「你幹嘛不讓弟去打籃球。」 「我哪有不讓他去打籃球!」 「阿他去打你就先去睡啊!不要等他咩~」 「他這樣把家裡當飯店像樣嗎?」心裡翻白眼,果然出現經典台詞。 「沒有人把家裡當飯店!他就是去打打籃球,打完偶爾去吃宵夜~正常社交~」 「哩無識(mba)啦!做人的北木 (父母)甘嘸架甘單(有這麼簡單嗎?)嗎?」 「吼~~」顯示為無法溝通。 隔一週,就是臥病在床在家休養的那一個月,我跟弟住在同一層樓。 一天,弟八點多LINE上說他等一下回家幫我看個東西。但我等到了十點他還沒回來,等到了十一點傳訊顯示未讀,等到十二點出頭才回傳快回來了。僅管累,卻也不敢睡。 我突然懂了爸爸等門的心情。 又一週,媽煮了一桌菜,弟沒回來吃晚餐,也沒說。媽有點生氣: 「你弟每次都這樣。」 我突然懂了爸爸說他覺得家被當飯店的心情。 又一次,也是類似,弟沒說不歸,在午夜後才說今天不回家,也沒跟媽說,隔天中餐菜都煮好才知道弟根本不在家。 「哩無識(mba)啦!做人的北木 (父母)甘嘸架甘單(有這麼簡單嗎?)嗎?」」 做人的父母容易嗎? 「等妳做了父母,妳就知阿!」 我想這句話,不是要說,等妳做了父母,妳就知道父母有多累,多辛苦,多擔心,多無奈…不是要讓妳當了父母,才知道我們這些行為都能夠被親情這個框架合理化…而是,他們自己也沒意識到的那句: 「等妳當了父母,才能明白,我有多愛妳。」 所以就算這麼累,這麼辛苦,這麼擔心,這麼無奈,我還是忍不住要等門,忍不住看一眼半夜兩點還透著光的門縫,忍不住要念兩句,然後,在父母身裡千千萬

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

Image
當我們使用「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這句話時,我們說的大概是台灣的人情味,代表著台灣人的民族性裡有著友善、熱情與善良。 但是這句話其實有諸多不合理之處,不過我並不認同陳仁豪在今年年初發表的《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還是因為台灣沒太多觀光價值,只好拚命用人情味來炒作? 》這篇文章裡的理由。 我不認為台灣沒有觀光價值,而是台灣不知道自己好在哪邊,不知道外面的人要什麼,所以即使有這麼多好的觀光素材,卻不知道要怎麼向外界說故事。 這就帶出了「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這句話另一個危險的陷阱,就是:我們根本沒有機會好好的、如實的去認識世界各地的人。 我一直在推廣「 人助旅行 」,意思是有機會到異地旅行時,選擇一種能夠走進當地人生活,如實的認識一個人,看見真實人生的旅行方式。我從大學開始在校園內接待世界各國的外籍生、後來出國到布拉格當交換學生、甚至到世界各地拜訪朋友、沒朋友的地方就沙發衝浪,至今用這樣的方式走了二十多個國家,八十多個城市,我發現,其實世界上每一個地方,最美麗的風景都是人啊!只是你不認識而已,我覺得這個才是最嚴重的問題,這句話完全的展現了國際教育的不足。我在今年TEDx清華大學的演講裡,分享了我是怎麼在這些文化交流的過程中,重新思考、定義「國際觀」。 《在世界地圖裡看見人- I see you|張苡絃|TEDxNTHU 2015》 當我們不斷強調「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時,不自覺的就把台灣人,跟世界區分開來,甚至將人分出高下,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其他國家的人都不美麗了嗎?這句話是很狹隘世界觀跟人觀。 殷厚老實,溫暖友善,的確是很難得的人的品質,但這也不是台灣人特有的品質阿,越來越多自助旅行者在分享他們的旅行時,都會強調哪裡的人很nice,受到了他們莫名其妙很多的幫助!全世界真的不是只有台灣人才有人情味耶!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人情味啊! 相反的,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風險,世界上的善與惡本來就是並存的,人心的善惡也都是並存的。「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這句話可能真正想說的是「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好人」,但是好人也會做壞事阿!我認為這句話裡有太強烈直接的二元對立,容易讓我們忽略人的本性,不願意更進一步的去理解「人」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這句話也會讓我們認不清楚自己的價值,明明電視裡有那麼多我們不滿意的人,明明生活中也有很多看不順眼的人,

台灣男生的搭訕教科書裡是不是只有三句話?

在醫院,輪椅上有人、病床上有人的長廊候診。 一邊翻著牆上的健康宣導手冊。 一個穿著制服搬著工作梯的工人走過,停下來問我: 「請問妳是台灣人嗎?」 「是阿...」 (我以為是讀者認出我來了) 「妳是來看診的嗎?」 「恩」 「妳跟家人一起來嗎?」 「恩」 然後他就使出經典三句的其中一句: 「我可以認識妳嗎?」 「不可以」 「認識一下又沒關係!」 「...不要...」(嘴角歪) 「我男朋友在那裏。」(指我弟) 「喔...」 被搭訕不管對方搭訕技巧跟長相如何,女生嫌歸嫌,覺得被騷擾的同時,一定也覺得暗爽,因為它是一個莫大的compliment。(尤其是28歲了居然還能被搭訕!) 但是台灣男生的搭訕教科書上,是不是只有三行字阿: 「小姐,我覺得妳很漂亮/可愛。」 「小姐,我可以跟妳要電話/LINE/FB嗎?」 「小姐,我可以認識妳嗎?」 我沒有一次因為這些話接受這些搭訕的! 到底是誰教你們這樣說的啦!就完完全全行不通阿! --------- 拜託讀一下: 鄭匡宇《搭訕聖經》(練內功) 張國洋 Joe《為何會拿好人卡》(九陽真經) Neil Strauss《把妹達人》(黑魔法) 羅輯思維《女人是一道題》(大補丸)

千年動態世界地圖變遷:帝國與宗教

Image
這篇文章整理了五個人類文明史中帝國變遷與宗教傳播的動態世界地圖。 一、文明發展史——亞歐非帝國版圖變遷 第一個要分享的,也是我最喜歡的─「 文明發展史—亞歐非帝國版圖變遷 」,在Youtube下面的評論有人提到,這是大陸網友一共用了3000多張圖片做成的。 這個視頻我大概看了不下50次,每次看都有一些新的發現。 下面分享這個是原始的四分多鐘的版本,建議觀看時把畫質調高。 我第一次看到的版本是八分鐘放慢版,上面還有網友評論的文字彈屏,用線上遊戲的語言 (如:成吉思汗開外掛了、日本好晚才上線等),來跟歷史即時互動,非常有趣!不過這個版本我現在已經找不到了。 ( 只有Youtube上無彈屏的八分鐘版 )。 最原始貼文應該是百度貼吧的這一篇: 人类的史诗—亚欧非帝国版图变迁(BC3500—AD2015) 創作者很巧妙的把地圖聚焦在亞歐非局部區域,這一塊可以說是人類歷史的主要舞台、主要文明的發源地、幾次世界重要戰爭的主要戰場,而目前當代世界局勢,也都與這地區發生過的事息息相關。 (Sorry 馬雅文化) 整個影片大致來說是很客觀的,很多細節也都有刻劃出來,只不過 最後定格在2015年時,東歐地區有兩個明顯錯誤,一是捷克斯洛伐克早在1993年分家獨立成捷克共和國和斯洛伐克共和國,另一個是影片中標示南斯拉夫的桃紅色區塊,在90年代南斯拉夫解體後,已經變成塞爾維亞共和國,這世界上已經沒有一個國家叫南斯拉夫了。 前幾次看這影片的時候,只覺得震撼,忍不住一次又一次重播,越看越有趣,把以前讀過的書和旅行的經驗都更進一步的連結起來。整個世界觀也不再破碎殘缺,當然沒有辦法達到全知全能,但是這樣巨觀動態的地圖可以幫助我對世界有更好更全面的理解。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在多媒體世界裡,還要看萬部影片才夠阿! 影片中蒙古帝國快速的擴張讓我"驚呆",我的芬蘭朋友曾經在參觀故宮的時候,為我唱過一首名為「成吉思汗 (Tsingis Khan) 」的芬蘭歌曲,這首歌就是在描寫當時草原騎馬民族的殺戮與擴張。曲風非常朗朗上口,有點像是「男兒當自強」加「科學小飛俠」的綜合體。 以前只大概知道蒙古很剽悍、曾經遠征歐洲、後來建立了元朝,但當時因為她唱了這首歌,我的歷史觀和世界觀又被不經意的疏通了一點,雖然認識了她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