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是新的信仰?
隨著交通和資訊越來越發達,自助旅行似乎也變成一門顯學。很多人想要在旅行裡面找答案,以為只要出走,所有問題就會一掃而空。就連「看過世界」的旅人,也有不少在回來之後變成被崇拜的對象,說起道理來都擲地有聲了!
與其說,旅行是萬靈丹,倒不如說旅行像是洗了一場三溫暖 ( 或是你也可以說是 SPA、桑拿、土耳其浴...),在這樣的過程中,你能洗去全身的汙垢,更深層的還能排除體內的毒素。
這是因為在旅行的過程中,我們重新定義了自己。你就是你。你不再是某某學校的學生、某某公司的員工、某某的女兒、月薪XX萬的上班族、兩個小孩的媽媽... 你就是你,沒有任何標籤的你自己。
在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裡,你好像回到原始嬰兒狀態,就像那時候初來乍到這個地球一樣,每件事情都那麼新鮮好奇,有那麼多停不下來的為什麼!
這種人類原始的積極性在慣性社會裡被消磨無幾,你在社會化的過程中,學會了去在乎你不想在乎的事,在一次次他人的否定中,屏蔽了自己內心的聲音。
但是,登機升空後,隨著雙腳離地,掙脫了地心引力,你也掙脫了舊的你自己;再次踏上地球表面後,你已經是一個新的你,你學會辨識自己真正喜歡什麼、討厭什麼,學會看見最真實的自己,學會與自己獨處。
那些在舊世界裡的"仙"(汙垢的台語),在每一個新的嘗試後,都被你搓掉了。
關於旅行的收穫與改變,已經被說得夠多了。但也因為被說得那麼多,我們才產生了這個誤解,是不是只要我能夠去旅行,我就無敵了?我人生就無憾了?我可以無怨無悔的回到我原本絕望又可悲的人生?
Hell no!
旅行過二十多個國家的我知道旅行裡沒有答案。
布拉格沒有、巴黎沒有、倫敦沒有、柏林沒有、薩格雷布沒有、赫爾辛基沒有、芝加哥沒有、洛杉磯和舊金山都沒有、、香港沒有、耶路薩冷沒有、京都沒有、馬尼拉沒有、西貢沒有、吉隆坡也沒有...
旅行,不是要去解決人生的問題,而是把那些縈繞在每個人心頭卻沒有人敢拿出來討論的大哉問,放進你的背包裡,帶著它們去和世界對話,是,你的背包可能會因此沉了一點,你的步伐也會因此慢一點,但是當你發現,原來每個人背包裡的大哉問,都跟你差不多時,你才真正和這世界產生連結。
原來,關於家庭、關於愛情、關於工作、關於想做的事、關於人,關於世界,我們想問的都那麼相似!
於是,也就只有這個時候,在洗完三溫暖,回到你自己之後 (搓掉"仙"以後),你才能在別人的鏡子裡,清清楚楚地看見,原來我就是一個「人」阿!
還有更重要的,那些跟你看起來這麼不同的人,黑皮膚的、綠眼睛的、紅頭髮的、高到你跟他聊天五分鐘就脖子酸的,胖的抱起來很溫暖的、臉上密密麻麻都是曬斑的、刺青的、奇怪頭髮的....
原來在這些不一樣的外表下,都是一樣的人。
跟我一樣是真真實實的人,有脆弱、有悲傷、有缺點、有失意、有無奈、有軟弱、有不能接受的自己的人。
然後你們把背包打的更開,互相交換看看這個重重的背包裏面除了這些問題還裝了什麼。
原來長得很壯的你在自己很脆弱的時候,就會允許自己找個很安全的地方大哭一場,接受那個就是真正的你,然後你就會好過一點了。
原來看起來總是很開心的你在看到自己一個缺點的時候,也會同時說自己的一個優點,然後說,恩!這兩個我都是真正的我,真好!
原來說話小小聲的你在現實生活不允許的無奈中,還是會努力想盡辦法堅持,相信世界這麼大,餓不死人的。
雖然你和家人常常吵架、意見也總是不合,但是原來跟家人隨時都可以擁抱,可以大方地說我很愛你。
原來你也很怕得罪人,但是你更願意真誠,在該說真話的時候說真話,該做自己的時候做自己。
原來你一開始也不知道要怎麼樣表達你不同意,但是你發現原來不同意不代表你在否定別人,就如同你學會了別人不同意你,也不代表是否定你自己。於是你可以更真實地說出自己的想法了。
原來這個東西在我們國家完全不可以,在你們國家是像呼吸這樣理所當然!
然後呢,你把這些交換到的,很重要的「工具」,也裝回自己的背包裡,奇怪的事,背包反而比之前還要輕了,即使那些沉重的問題還在!
可是這個時候,你願意不管到哪裡,都背著這個背包,去和人交換工具了。
Dear,旅行裡沒有解藥,但是生命裡面有。
畢卡索說過:「看事情的方法只有一種直到有人給我們點出一個不同的角度。」
就像我很喜歡的敘事治療心理師錦敦也說:「生命,才是最值得去的地方。」
他在書裡說:
當我透過聆聽別人的生命故事,而觸碰到自己內在的深刻體驗,這種共鳴感受就是所謂的生命感。這些生命的碰觸會影響我接下來的行動與思考,影響我的人生。這就是序說故事的影響力。因為匹此的生命在故事裡現身,於是更深刻的相互影響就發生了,這也是為何敘事治療強調聽故事、說故事,因為故事可以乘載活生生的生命,可以更自然地產生影響人的力道。
克羅埃西亞女孩也說過:
It's not the cold concrete or stone buildings, it's not the natural beauties or food: it's special people who make travelling worth travelling and life worth living.
無關冷硬的混擬土或石頭堆砌成的建築物、也不是的自然美景或美食,而是我們遇到的那些特別的人,值得我們不斷旅行,值得我們不斷的活。
當我每次在記憶抽屜裡翻找那些讓我流連的景色時,我最不忍釋手的,還是那一張張熟悉的臉孔。
我們都對彼此敞開了背包,因為我們交換了那些大哉問,雖然我們都還不知道答案,但是我們也交換了一些好用的工具,讓我們在洗完三溫暖之後,回到原來的地方,"仙"又長出來了之後,可以用這些交換回來的工具包,就像小叮噹的百寶袋一樣,裡面有勇氣肥皂、真誠刷子、相信沐浴乳、愛的洗髮精,甚至還有為自己的人生負起全責面膜、甘你屁事磨砂膏、爸媽我愛你但人生是我自己的浣腸,然後一遍一遍的為自己洗去汙垢,在鏡子裡重新看見那個「人」。
去吧!到世界各地去看人吧!
走吧!開始人助旅行吧!
與其說,旅行是萬靈丹,倒不如說旅行像是洗了一場三溫暖 ( 或是你也可以說是 SPA、桑拿、土耳其浴...),在這樣的過程中,你能洗去全身的汙垢,更深層的還能排除體內的毒素。
這是因為在旅行的過程中,我們重新定義了自己。你就是你。你不再是某某學校的學生、某某公司的員工、某某的女兒、月薪XX萬的上班族、兩個小孩的媽媽... 你就是你,沒有任何標籤的你自己。
在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裡,你好像回到原始嬰兒狀態,就像那時候初來乍到這個地球一樣,每件事情都那麼新鮮好奇,有那麼多停不下來的為什麼!
這種人類原始的積極性在慣性社會裡被消磨無幾,你在社會化的過程中,學會了去在乎你不想在乎的事,在一次次他人的否定中,屏蔽了自己內心的聲音。
但是,登機升空後,隨著雙腳離地,掙脫了地心引力,你也掙脫了舊的你自己;再次踏上地球表面後,你已經是一個新的你,你學會辨識自己真正喜歡什麼、討厭什麼,學會看見最真實的自己,學會與自己獨處。
那些在舊世界裡的"仙"(汙垢的台語),在每一個新的嘗試後,都被你搓掉了。
關於旅行的收穫與改變,已經被說得夠多了。但也因為被說得那麼多,我們才產生了這個誤解,是不是只要我能夠去旅行,我就無敵了?我人生就無憾了?我可以無怨無悔的回到我原本絕望又可悲的人生?
Hell no!
旅行過二十多個國家的我知道旅行裡沒有答案。
布拉格沒有、巴黎沒有、倫敦沒有、柏林沒有、薩格雷布沒有、赫爾辛基沒有、芝加哥沒有、洛杉磯和舊金山都沒有、、香港沒有、耶路薩冷沒有、京都沒有、馬尼拉沒有、西貢沒有、吉隆坡也沒有...
旅行,不是要去解決人生的問題,而是把那些縈繞在每個人心頭卻沒有人敢拿出來討論的大哉問,放進你的背包裡,帶著它們去和世界對話,是,你的背包可能會因此沉了一點,你的步伐也會因此慢一點,但是當你發現,原來每個人背包裡的大哉問,都跟你差不多時,你才真正和這世界產生連結。
原來,關於家庭、關於愛情、關於工作、關於想做的事、關於人,關於世界,我們想問的都那麼相似!
於是,也就只有這個時候,在洗完三溫暖,回到你自己之後 (搓掉"仙"以後),你才能在別人的鏡子裡,清清楚楚地看見,原來我就是一個「人」阿!
還有更重要的,那些跟你看起來這麼不同的人,黑皮膚的、綠眼睛的、紅頭髮的、高到你跟他聊天五分鐘就脖子酸的,胖的抱起來很溫暖的、臉上密密麻麻都是曬斑的、刺青的、奇怪頭髮的....
原來在這些不一樣的外表下,都是一樣的人。
跟我一樣是真真實實的人,有脆弱、有悲傷、有缺點、有失意、有無奈、有軟弱、有不能接受的自己的人。
然後你們把背包打的更開,互相交換看看這個重重的背包裏面除了這些問題還裝了什麼。
原來長得很壯的你在自己很脆弱的時候,就會允許自己找個很安全的地方大哭一場,接受那個就是真正的你,然後你就會好過一點了。
原來看起來總是很開心的你在看到自己一個缺點的時候,也會同時說自己的一個優點,然後說,恩!這兩個我都是真正的我,真好!
原來說話小小聲的你在現實生活不允許的無奈中,還是會努力想盡辦法堅持,相信世界這麼大,餓不死人的。
雖然你和家人常常吵架、意見也總是不合,但是原來跟家人隨時都可以擁抱,可以大方地說我很愛你。
原來你也很怕得罪人,但是你更願意真誠,在該說真話的時候說真話,該做自己的時候做自己。
原來你一開始也不知道要怎麼樣表達你不同意,但是你發現原來不同意不代表你在否定別人,就如同你學會了別人不同意你,也不代表是否定你自己。於是你可以更真實地說出自己的想法了。
原來這個東西在我們國家完全不可以,在你們國家是像呼吸這樣理所當然!
然後呢,你把這些交換到的,很重要的「工具」,也裝回自己的背包裡,奇怪的事,背包反而比之前還要輕了,即使那些沉重的問題還在!
可是這個時候,你願意不管到哪裡,都背著這個背包,去和人交換工具了。
Dear,旅行裡沒有解藥,但是生命裡面有。
畢卡索說過:「看事情的方法只有一種直到有人給我們點出一個不同的角度。」
就像我很喜歡的敘事治療心理師錦敦也說:「生命,才是最值得去的地方。」
他在書裡說:
當我透過聆聽別人的生命故事,而觸碰到自己內在的深刻體驗,這種共鳴感受就是所謂的生命感。這些生命的碰觸會影響我接下來的行動與思考,影響我的人生。這就是序說故事的影響力。因為匹此的生命在故事裡現身,於是更深刻的相互影響就發生了,這也是為何敘事治療強調聽故事、說故事,因為故事可以乘載活生生的生命,可以更自然地產生影響人的力道。
克羅埃西亞女孩也說過:
It's not the cold concrete or stone buildings, it's not the natural beauties or food: it's special people who make travelling worth travelling and life worth living.
無關冷硬的混擬土或石頭堆砌成的建築物、也不是的自然美景或美食,而是我們遇到的那些特別的人,值得我們不斷旅行,值得我們不斷的活。
當我每次在記憶抽屜裡翻找那些讓我流連的景色時,我最不忍釋手的,還是那一張張熟悉的臉孔。
我們都對彼此敞開了背包,因為我們交換了那些大哉問,雖然我們都還不知道答案,但是我們也交換了一些好用的工具,讓我們在洗完三溫暖之後,回到原來的地方,"仙"又長出來了之後,可以用這些交換回來的工具包,就像小叮噹的百寶袋一樣,裡面有勇氣肥皂、真誠刷子、相信沐浴乳、愛的洗髮精,甚至還有為自己的人生負起全責面膜、甘你屁事磨砂膏、爸媽我愛你但人生是我自己的浣腸,然後一遍一遍的為自己洗去汙垢,在鏡子裡重新看見那個「人」。
去吧!到世界各地去看人吧!
走吧!開始人助旅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