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風景


今天看到商周的一篇文章: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這句話,只適用於白種人跟日本人

我很少在這裡分享批判性的文章,但是對於文章裡的現象,一直以來都了然於心,之所以今天分享這篇文章,是因為裡面毫不掩飾提到的歧視,就是是我一直不斷書寫的原因之一。

你一定聽過「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這句話;不過,在我走過了二十多個國家、遇見了世界各地的人之後,其實我知道,不管在世界的哪個角落,最美麗的風景,都是人。

但是,同樣的,最醜陋的風景,也是人。

我不能否認,跟世界上很多地方比起來,台灣是一個有人情味的地方,你很少看到一個地方的人這麼努力、這麼聰明、又這麼善良。

但如果只是一味的用「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鄉愿的來行銷台灣,卻對屋子裡的大象─「歧視」視而不見,這簡直無法原諒。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這句話,只適用於白種人跟日本人」這無疑是對台灣人最血淋淋的批判,很不幸地,很殘酷地,它是真的。

今天早上,也在管仁健先生的文章中看到一句話:
「人類的文明,常是由自己的愚昧與別人的苦難累積而成。我們討厭被歧視,但遇到比自己更弱的人時依舊歧視他。我們討厭被壓迫,但遇到比自己更窮的人時依舊壓迫他。我們討厭恐怖主義,但我們執行反恐怖主義時手段更恐怖。」

我每次在分享的最後,一定會提到的就是國際觀和國際化這件事。

我一直都知道,我雖然看起來像在寫旅行,但書寫的核心其實是我們正規教育裡缺少的「國際教育」,尤其是在聆聽、尊重不同文化這一塊。

一直到現在,我們接觸到異文化時,仍有太多不理性的情緒,我們哈我們仇,哈日、哈韓、哈美、仇中、仇韓、仇菲...

但是為什麼卻很少把這些情緒,轉換成「知」,我們哈日卻不知日,我們仇中卻不知中,仇韓哈韓卻不知韓,我們歧視越南、菲律賓、泰國,卻不知東南亞...

尤其是文章裡講到關於阿富汗的那則新聞,那天新聞出來,我看到了下面留言,看了很生氣很生氣,很難過很難過,我不知道我的書寫,什麼時候才能影響到那些人?

國際觀和國際化,並不是菁英階層的特權,也不是英文好的人才能擁有的能力,更不是穿著西裝每天坐飛機跟外國人開會就叫國際人。

我對國際觀跟國際化的定義很簡單:

國際觀:對世界的好奇與關懷,並給予尊重
國際化:能夠不卑不亢的和來自不同文化的人互動

人助旅行,走進世界裡,為了看見存在每個文化裡的高貴靈魂。

節錄文章最後一段:

歧視乃因不能知彼,自卑乃因不能知己,不能知己又無法知彼,就是無知。過度讚揚或貶低自己與他人,追本溯源,都是因為「不理解」。台灣人開始想理解自我與世界了嗎?我們似乎只看到太多恐懼與遲疑,卻還看不出台灣人試圖讓自己變得更加有知的掙扎與努力。我們還在醞釀醒覺的一刻。

十年或者二十年過去,會不會有一天我們終將能不把日本人與白種人當作是優於我們的上賓,但我們能否真正把其他人種,也當作與我們地位齊同的「人」?會不會有一天,台灣人能夠昂首挺胸,不再需要外在肯定,也能清楚明澄地自己看見自己的優點與缺點?此時我們或許真能看到,台灣確實擁有全世界最美的風景。

我是苡絃,這裡是人助旅行
自卑與自信
FB: https://www.facebook.com/fairyseyes
Blog: http://fairyseyes.blogspo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