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很重要嗎?(後續討論)



分享了網誌上的這篇文章:排名很重要嗎?底下有一些有趣的討論。在這邊把它做一個整理。


其中「關於歐洲,誤會大了」的作者王云菲小姐的回覆帶出了另一個層次的思考。的確,這世界正在一個Era的轉換中,人的腦袋思維也要跟著進化才行!

以下是她的回覆:


學歷、名校在過去的確很重要,可是現在會是越來越淘汰的概念。可是就像性別平等一樣,在現在這些慢慢被淘汰的過程當中,還是有許多是殘留在社會中和某些人的思想裡的。

以名校來評鑑一個人的價值在人類歷史上其實時間也沒有很長,頂多兩三百年。為什麼不可能在這個世紀再次轉變?

但當我們從二十世紀的 Information Era 進化到二十一世紀的 Conceptual Era,所謂名校文憑的價值會越來越低。

二十世紀時,名校文憑有價值因為去好大學你能得到兩個東西:
1. 知識
2. 人脈

這兩點的確非常重要。

但網路,特別是在過去這五到十年,徹底改寫了這個 formula。於是我們現在處於教育歷史的一個轉折點。以前排名大學是你得到精英知識的唯一管道,但現在常春藤的 MIT 麻省理工學院百分百的課程都能夠免費在網上修。你若做了所有的考試和功課,一樣有學分--全部免費。而史丹佛也是出名提供最多網上課程的名校,而其他大學也都在急著跟進。

除了所謂傳統名校,網路也提供很多其他高品質的課程,比如 Coursera, Udemy 這些大網站,更不要提許多 information product 資訊產品 (賣網上影片、audio 課程)。

於是精英大學的畢業生不再是唯一有這些精英知識的人。泛泛大眾,只有願意讀、只要有心,不必 jump through the 考試 hoops,也能取得同樣的知識。

於是大學第一點的知識就被取代了。大學不再是唯一取得精英知識的地方。反而變成次等的地方。因為大學是一個 institution,有它bureaucratic之處,運作、輸入最新資訊和教材一定慢過網路。

另外,真正教得好的教師現在有網路做為新的管道可以更快教學、reach 更 多能受益的學生/顧客,並可以賺更多錢。他本來只能教住在那個城市、去那個大學的學生,數量有限,而現在可以接觸到全世界的人,也提高利潤。當他可以一個課程賣區區$70美金 (便宜過名牌大學課程許多),而因為買的學生加倍幾個月之內賺幾百萬美金時,他為什麼要把最好的教材讓給大學用?

第二點是人脈。

網路以及 "更平的世界" 一樣在改寫歷史。以前只有去哈佛、哥倫比亞大學才能提高認識哈佛、哥倫比亞大學精英的可能性。而現在一上網,透過臉書的 mastermind groups 就能遇到許多高層次思想家。只要你也是高層次思想家,並能提供高價值,新的朋友很願意與你結識,擴展人脈也很容易。

而由於 飛行變得比上個世紀要容易很多,要到各地參加會議也很容易,擴張人脈也快很多。常常在這些場所碰到談得來的朋友,各自回家後繼續透過 skype video 連絡、繼續建立關係。去一個會議把幾十個新的高實力朋友加入人脈網很快。這些人沒有人在乎你是哪個大學畢業的。

空有學歷、沒有實力的人反而是問題。

舉個小故事。我最近去的一個 business 會議,有全世界各地的人參加。在早餐 networking 時,我跟兩個朋友在聊天,這是對夫妻,一個耶魯畢業,另一個紐約大學博士,突然有個中年女人打斷我們的談話,問我朋友是不是耶魯畢業的?因為看到她穿耶魯大名的t-shirt,她說她先生是耶魯畢業的。然後接下來那也是耶魯畢業女人的話都是繞著耶魯轉,透過耶魯拉關係,完全沒有討論任何有意義、內涵的東西。我兩個朋友的態度就是整個冷得要命,我還友善一點因為真的太尷尬了搞得我很不舒服。這個女的用很尷尬的方法要了他們的聯絡方式 (她的social intelligence 社交IQ真的不大高) 就很尷尬的走了。她走後那耶魯畢業的朋友很受不了的說: "我最討厭這種人。"

或許在二十年前她這一招很有用,但在一個劇變的時代裡,排名高的大學學歷是一個被逐漸淘汰的概念。不是說它不再有價值,而是新時代的新環境製造了其它更高價值、並 ROI (Return on Investment 投資報酬率) 更高的產物,於是有了 Diploma Inflation 文憑通貨膨脹的結果,導致在比較之下,這些有名大學的價值會顯得越來越低。



其他關於這篇文章的回覆

朋友H說:
數字是人類用來了解“世界”的其中一項工具,在很多面向,這工具常顯得不足。
在越來越快速的社會,數字被運用到達顛峰。
而台灣沒有哲學教育,又很多不強調自主思維的教育下,用數字排名根本變成我們最愛。
因為這些拿來比較很容易,比找出、教出個別差異容易。
很多很多東西都被簡化成數字,就連學校老師都是經過這套規則下的生存、優勝者,要怎麼改變?
 不過我真的覺得,在拼命念書的過程中,真的能磨練到一些要做很多事都需要碰到的能力,並不需要太過排斥汲汲營營進入好學校這件事。
我們該排除的是成績好就是階級高這件事。
成績好會念書就跟球打得很好、圖畫的很漂亮一樣尋常的事一樣,不該有啥特別。

另一個朋友B不贊同這篇文章的某個點並反駁:
有些人會告訴你學歷不重要阿,實力才是重點...之類的話。
這句話不可否認,但你也不能否認到更好的大學可以獲得更多的資源和人脈。
錯是錯在普世對於學歷的價值觀,但我認為考上越好的大學得到的資源也相對的變多。沒有so what,行行出狀元,對於人生的定義每個人都不同,成功的意義也不一樣。
以下簡單取兩個跟"學歷"稍微有些相關的例子~
1. http://techorange.com/2013/09/17/in-sc-you-still-need-good-connections/
2. 某些大廠都只要四校相關科系,其他的連門都看不到。
所以不要再相信學歷沒有用這句話了,你該想的是你的人生需要什麼,然後你應該去追求什麼才對。
學歷,只是其中的一個追尋的目標而已。

我說:
在美國和台灣重視排名的國家,學歷當然很重要,考上好大學很重要。但是前四大的相關科系畢業的學生,也只是金字塔頂端少數的人,這些人擁有社會上最好的資源 (但未必能為社會貢獻),可是其他沒有辦法擠進高學歷、熱門科系窄門的學生,就代表他們比較差嗎?還是只是當時考運不好或是不知道要怎麼在台灣升學導向的教育制度中拿高分?

他說:
沒有比較差啊,世俗一點來講,個人認為考上台大電機去台積電工作,倒不如高中畢業去炒房地產,還賺得比較多 (菸)
前陣子認識一位先生,做室內設計的,我想也不是所謂的"高學歷"畢業的,買房裝潢後再賣房,至少賺2億了,還不包含他本身的工作收入.... 他才40歲....
所以我說了,問題在於價值觀的認同,但不能否認好的大學能帶給你的好處~
這是兩回事啊 ㄆㄆ
至於對社會的貢獻我就不知道怎麼講了,首先必須定義貢獻是什麼? 這問題也是我一直再追尋的,但起碼我覺得做好自己,照顧好自己愛的人,沒有造成社會負擔應該算是平均以上了 XDD

另外,在排名很重要嗎?這篇文章中雖然提到我反美的歐洲朋友用比較偏激的方式說「美國沒有文化」,但那也是開玩笑的時候說的。

美國當然也有他們的歷史文化,或許比不上歐洲的歷史悠久,但他們也開創出一番新格局。他們在人類創新上有很多的貢獻是其他國家做不到的,沒有美國就沒有迪士尼、好萊塢、矽谷、iPhone... ...